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書籍]《親愛的安德烈》讀後

好幾年前買的一本書
這幾天好不容易把他看完
這是一本親子對談的書
主要是在談我們和上一代的父母之間的各種觀念分歧

看完了這本書
當然認同安德烈的想法遠多餘認同龍應台的想法
但是並不是完全認同誰的說法
只是很喜歡這樣的雙方衝擊
可以讓自己更了解自己心中的想法
還有父母所做的一切

總覺得自己面對父母的時候還不夠柔軟
即使很能了解父母對每件事情的看法
但是當與自己衝突的時候
總是沒辦法好好的、巧妙的化解尷尬
也許這就是自己更該好好學習的地方吧....

這段期間在家裡的時間比以往長很多
在家裡除了可以感受到悠閒舒適之外
還會常常聽到老爸老媽的不時叮嚀
雖然自己也知道他們的用心良苦
只是每次被念得時候還是覺得耳根不清淨XDD
但是總是被念得很幸福^^

這次在家裡很特別的是
常常跟老爸老媽分享自己的想法
雖然自己對某些想法很強硬XD
特別是老爸說得邏輯不符合我的邏輯的時候
常常就會在餐桌上辯論起來XDDD
不過這樣的辯論
倒也能讓我了解老爸的想法
也能讓他知道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挺有趣的

雖然這本書談到很多有關文化的差異
但是其實我並不怎麼喜歡談論有關文化的好壞
因為我們只能說我們的不一樣
但不能因此而說孰優孰裂
這無非都是對一個文化的污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喜歡說多元文化的原因
沒有哪個文化能凌駕於哪個文化
沒有哪個文化比誰都進步
互相尊重才是對每個文化的理解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書籍] 《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觀後


在你的眼中,小孩子到底是天使,還是惡魔呢?
以前在跟小朋友相處的時候,會覺得小孩子既是天使又是惡魔
可是帶了兩梯的人本梯隊,我就只覺得小孩們都是天使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自己遇到的小孩都不太會搗蛋XD)

我是真心相信小孩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

他們的創意無窮
常想到很多以前從沒思考過得東西
他們很愛玩
但,誰不愛玩呢?
玩是每個人的天性,誰都禁止不了

幾米的思考角度
從小孩子的角度出發
幫小孩們講出他們看大人的心聲
我們常常把我們自己的價值觀硬是強迫小孩們接受
但,我們常要求我們的後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卻一直強迫他們接受我們的想法
不准他們思考
不是很顛倒是非嗎

也許,小孩的錯真全是大人的錯呢!
為什麼小孩一定要背負大人所給的壓力?
為什麼小孩總是要相信大人的每一句話?
「我走過的路比的吃過的飯還多」是真的嗎?
也許大人說過的話,都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謊言吧

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

[書籍]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讀後

「所有的顛沛流離,
    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

我很喜歡這句話

我很喜歡看故事
雖然我並不是為了要讓自己的心胸和視野寬大而看歷史
我只是純粹的喜歡故事的吸引性
從中瞭解以前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本《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從作者的媽媽從大陸逃離到高雄開始
用著不同人的角度、故事
跟我們緩緩訴說著那個年代的故事
小時候
也曾聽過爺爺奶奶述說過以前的人們是怎麼生活
以前發生了什麼事情
但卻都是片段
作者卻親自走遍大江南北
訪遍曾經活在這段歷史的人們
用述說、用訪問、用正面描寫、用側寫來描繪當時的每一個場景
每一個曾經是這段故事的主角的人物
誠懇的文字、真實的語言深深地打動著我

從每個走過這條路的人們口中
我看到了每個人由衷的無奈
每個人對這時代的無力感
屈服於戰爭的無情
眼睜睜的與自己家人分離
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朋友與自己在敵對的陣營裡
眼睜睜的看著故國江山,卻無法再回去
那種辛酸、苦楚
也許不是我們這一帶可以瞭解的
但是從這本書
我卻可以淡淡地嚐到那一些些、一點點的苦澀.........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戲劇] 無獨有偶-魏雋展獨角戲《最美的時刻》觀後

看了幾場的戲劇表演
昨天(12/26)去看了人生第一場的獨角戲
但也不完全是獨角戲
搭配著偶戲的表演

故事寫著一個代筆作家
每次用錄音機或訪談的方式,錄下別人的人生
再憑藉著他的想像力,寫出一段自傳,當作別人的人生

不過因為每天不停的用著他的那隻筆
寫下他心中的故事
寫了太多的故事,每天都有不同的劇本佔據著他的腦海

最後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再扮演著哪個角色



後來,作家受僱幫霍甫寫篇自傳
不過霍甫也是個不簡單的人物
抓準了大家對焦點的胃口
辛辣、刺激的言語
不正是大家最喜歡的嗎?
在現今的社會裡面
麻辣的話題不就是最能引起風潮的一種方式嗎?

最後作家瘋了
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劇本到底是哪一部
他的人生中充斥著別人的劇本
但對自己卻摸不著邊
最後
作家說
「我是個代筆作家,其他的你什麼都不用知道」
這也許是最悲傷的結局
反覆重覆著客戶、委託者的故事
這些故事不停的在自己的腦內播放著
什麼時候才會回到自己的故事,回到他那奢求的安靜?


這部作品主要探討自我的定位
也許我們日常生活中
不停的活在別人的劇本裡
那自己的劇本呢?由誰來演?


我很佩服魏雋展先生
除了自己的演出部份還要加上偶戲的配音
能清楚的分辨出來到底現在出現的聲音是屬於誰的
甚至是作家和人偶作家對話時
也可以清楚分辨出來什麼時候是人偶作家講話,什麼時候是真人作家講話
真的很厲害!

因為我實在是有點晚到
讓我自己來不及看到開場的部份
不過後來進去的觀眾竟然要帶著板凳進去觀賞
真是個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過我真的對這次的表演留下很深刻的印象!